最後更新日期 2024-02-24 ,由 support 進行編輯。

最後更新日期 2024-02-24 ,由 support 進行編輯。

本測試採用創用 CC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 ─ 禁止改作 (BY-ND) 方式授權: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包括商業性利用),但不得修改該著作。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如果您將基準測試用於商業目的(硬體/軟件評論,驗證等),註明 “iMaster 大師廚房”,並提供 https://www.imaster.org/benchmark   鏈接。

關於這個測試:

我們發現到,有許多的朋友使用一些並非針對 DaVinci Resolve 所設計的測試方式或軟體。例如測試一個畫面放大縮小 30 次的效率;或是單純的使用三個節點套上 LUT 風格檔調整顏色,看看播放時會不會順暢,而且每次測試還使用不同的畫面。除了測試不嚴謹之外,這些操作方式並不會是一位內容創作者真正在工作時會使用的操作方式。

我們主要的目的是確保使用者獲得一個快速、穩定的工作站,這工作站完全適合 DaVinci Resolve 工作流程。為了解決此問題,我們設計了一套符合內容創作者在工作中,會使用的工具、節點以及操作方式。讓這個測試能夠真正滿足使用者,進而了解到他所使用的電腦效能能否符合並滿足他的創作工作需求。

特別感謝熊移山先生(Youtube 熊爸攝影教室頻道)、林宇軒導演提供我們測試中使用的媒體。這些素材已轉碼為 H.264、H.265、ProRes 4444 和 ProRes HQ。

 

如何執行這個測試:

下載這組測試後,請先解壓縮並且放置到任何一個你可以方便操作的位置路徑。

在運行基準測試之前,請確定你所要用的 DaVinci Resolve Studio 版本為 16.1.2 或以上,以及足夠的硬碟空間存放測試結果所產生的測試檔案。我們所設計的測試,包括:

  • 4K 調光測試 + Fusion 特效 – 專案檔(2.16 GB)加上七個算圖輸出檔案(21.37 GB),總共需要 24 GB 硬碟儲存空間。我們建議電腦顯示卡至少有 4GB VRAM。

 

相容性:

這組測試是針對 DaVinci Resolve Studio 設計的,不適用於免費版的 Resolve。不適用的原因是因為裡面套用了幾個 Studio 版付費濾鏡,在免費版裡面無法執行。

對於硬碟儲存空間,4K 測試需要 24 GB 的硬碟儲存空間來完成各種算圖結果。

請注意,此基準仍處於測試版中。特別是插件外掛和一些偏好設定可能會導致這個測試專案項目無法正常運行。

 

參考標準為何?

我們是以算圖完畢後,所顯示的時間作為評分的標準。所用的時間越少,代表電腦效能越高;花費的時間越多,則代表你所使用的電腦效能越差。

專案設計為 4K UHD (3840 x 2160, 60P),原始拍攝檔為 4K DCI (4096 x 2160)

我們所對照的參考標準(2019 年底)是一套使用 Windows 10 Pro (v.1909) 作業系統的工作站,搭配的是 AMD Ryzen 9 3900X CPU 和 NVIDIA GTX 1080 Ti 11GB 工作站性能作為參考。DaVinci Resolve Studio 的版本為 16.1.2。

完成這個測試所花費的時間個別如下

  • 調光 – Timeline 01 – Transcode 28 秒 (128.6 fps)
  • 調光 – Timeline 02 – Basic Grade 23 秒 (52.2 fps)
  • 調光 – Timeline 03 – OpenFX 65 秒 (18.5 fps)
  • 調光 – Timeline 04 – S-NR 87 秒 (13.8 fps)
  • 調光 – Timeline 05 – T-NR 97 秒 (12.4 fps)
  • 特效 – Timeline 06 – Particle 2D 61 秒 (4.9 fps)
  • 特效 – Timeline 07 – 3D Comp 261 秒 (1.1 fps)
  • 全部處理時間 622 秒

 

測試內容是什麼?

我們 DaVinci Resolve Studio 測試重點擺在使用不同編解碼 (codecs) 方式所拍攝的影片,重複五種調光師在工作時會用到操作,使用 4K 解析度以及 Fusion 的效能進行算圖渲染動作 (rendering) 產生最終的影片檔。

我們的測試媒體包含以下分辨率和編解碼器:

  • 4K ProRes 422 HQ <—– 開放下載
  • 4K H.264 150mbps 8-bit
  • 4K BRAW, Blackmagic RAW

對於 4K 算圖渲染測試,我們設計五種不同的調光環境進行測試。考慮到真實的後期工作需求以及 Mac 與 PC 兩大工作平台相容性、測試的代表性,輸出設定為跨平台的 MXF OP1A DNxHR HQ 格式。

  • 01 Transcode – 只是單純的轉檔,沒有套用任何調色或外掛效果。這個測試用來模擬如何產生工作流程當中「套片」時所需要的 Proxy 小檔案,所以最後的算圖尺寸是由拍攝的 4K 解析度降低轉存成 1920×1080 HD 規格。其餘六個測試均為輸出 UHD 解析度 3840×2160。影片長度 10 秒,重複進行六次,最終成品為 60 秒長度的影片。
  • 02 Basic Grade – 針對一般影片基本調色,使用七個節點來操作。包含的工作有 Color Wheels, Power Window, Tracker, Sharpen, Curves, Qualifier 等工具。最後的算圖尺寸是原始解析度 (UHD),編碼為 MXF OP1A DNxHR HQ。影片長度 10 秒,重複進行兩次,最終成品為 20 秒長度的影片。
  • 03 OpenFX – 包含 Basic Grade 基本調色再加上四個 OpenFX 濾鏡節點,包含了除霾 (Dehaze)、射光 (Light Rays)、稜鏡模糊 (Prism Blur)、模擬損壞 (Analog Damage) 等效果。最後的算圖尺寸是原始解析度 (UHD),編碼為 MXF OP1A DNxHR HQ。影片長度 10 秒,重複進行兩次,最終成品為 20 秒長度的影片。
  • 04 S-NR (Spatial Noise Reduction) – 降噪節點再加上 Basic Grade 基本調色。Spatial NR 的設定為 Mode: Better, Radius: Medium, Threshold: 100。最後的算圖尺寸是原始解析度 (UHD),編碼為 MXF OP1A DNxHR HQ。影片長度 10 秒,重複進行兩次,最終成品為 20 秒長度的影片。
  • 05 T-NR (Temporal Noise Reduction) – 降噪節點再加上 Basic Grade 基本調色。Temporal NR 的設定為 Frames: 3, Type: Better, Motion Range: Medium, Threshold: 100, Motion: 50。最後的算圖尺寸是原始解析度 (UHD),編碼為 MXF OP1A DNxHR HQ。影片長度 10 秒,重複進行兩次,最終成品為 20 秒長度的影片。

對於 Fusion 算圖渲染測試,我們設計兩種不同內容進行測試:

  • 01 Partical 2D – 分子效果運用在 2D 平面上。測試為了跨平台考量,Fusion 當中所使用的字體為兩種平台都有的 Open Sans 字體。影片長度 5 秒,最終成品為 5 秒長度的影片。
  • 02 3D Comp – 3D 工作環境,包含攝影機、燈光、材質等設定。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場景測試。影片長度 5 秒,最終成品為 5 秒長度的影片。

 

更新紀錄:

Version 0.2 BETA
– 2020/01/11 開放 4K ProRes 422 HQ 大眾使用。

Version 0.1 BETA
– 第一次推出,進行測試。

參考網頁: 效能測試 (https://www.imaster.org/benchmark)

Leave A Comment